4月1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在太原召開了“淀粉基超級電容活性炭批量化制備技術”科技成果評估會。該技術完成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與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評估委員會專家由北京化工大學邱介山教授、清華大學魏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馬紫峰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曹高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李峰研究員、寧波大學阮殿波教授、太原理工大學劉旭光教授、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陳勝軍總經理以及錦州凱美能源有限公司李文生總工程師等九位專家組成,邱介山教授任評估委員會主任并主持會議。會議組織單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部副主任羅其明、主管曾春陽參加會議。成果完成單位山西煤化所所長房倚天、科技發展處處長姜東、709課題組長陳成猛及團隊成員、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錦龍及公司成員參加會議。
評估委員會專家首先前往山西煤化所中試基地參觀了“淀粉基超級電容活性炭”中試生產線與“超級電容器”組裝評測平臺。陳成猛研究員分別對產品、技術、生產工藝、裝備等進行介紹。隨后返回山西煤化所,聽取了完成單位所作的工作報告、研究報告、查新報告、應用報告,并審查了有關技術資料。會議期間,孫國華研究員代表項目團隊就“淀粉基超級電容活性炭批量化制備技術”的組織實施、開發歷程、應用推廣、技術成果等進行了匯報。
評估委員會專家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技術有望解決困擾我國超級電容器行業的瓶頸問題,實現超級電容活性炭的國產化,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解決了淀粉基電容炭中試制備過程中的連續活化、深度純化和表面脫氧等技術難題,為電容炭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取得的主要創新點:一是建成國際首條十噸級淀粉基超級電容活性炭中試線。二是優化了淀粉低溫化學交聯工藝,將淀粉多糖結構轉變成穩定性更高的芳香結構。針對交聯過程熱量累積,率先采用推板式交聯爐,有效避免集中放熱,提高了交聯工藝安全性。三是發明了活化劑重結晶成型預處理工藝,成功解決了氫氧化鉀高溫“粘壁”問題,形成了連續堿活化制備電容炭新工藝。同時,該技術已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項,主持制定IEC國際標準2項(IEC/TS62565-5-1、IEC/TS62565-5-2),所開發的產品已在寧波中車、錦州凱美和上海奧威等超級電容器企業試用。最后,評估委員會專家建議加速推進該技術的產業化。
該項目獲得了山西省科技廳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大容量超級電容器關鍵電極材料與器件規?;苽洹保?/span>20201102018)、太原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中試熟化項目“淀粉基超級電容活性炭中試技術開發”(201903D121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先進炭材料與超級電容器”(21922815)、中國科學院STS項目“石墨烯/電容碳復合電極材料”(KFJ-STS-ZDTP-D68)等專項支持。



(709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