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材料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學科論壇在山西煤化所召開。應山西煤化所副所長樊衛斌研究員、山西煤化所公共技術中心主任喬巖研究員邀請,山西醫科大學、山西省人民醫院、白求恩醫院的陸利、蔚洪恩、卞偉、段雅劍和賈中偉五位醫學專家以及山西煤化所王軍威研究員、劉葉群高級工程師、李艷秋博士、智杰穎博士作了精彩報告。交流會由喬巖主持。
樊衛斌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表示,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離不開材料化學的突破,而材料化學的發展最終都走向生命科學,只有學科交叉,才會有新的科技創新點,才能真正促進基礎學科的成果轉化;希望通過此次交流,了解生物醫學在材料表征與材料應用中的需求,加強材料化學與生物醫學的交叉融合,促進雙方進一步的合作。
喬巖對煤化所和所級公共技術中心的整體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對高級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應用進行了闡述,并就葡萄糖對鈣離子的結合、混合物體系無需分離進行化合物結構確認等問題與與會專家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是21 世紀最具挑戰性的前沿科學問題。陸利教授、蔚洪恩主任醫師就“腦科學”方向分別作了題為“神經發生對學習認知功能影響的機制研究”、“探究腦科學”的報告,介紹了中國腦科學計劃“一體兩翼”的含義,并以實驗小鼠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神經發生對學習認知功能影響機制、孤獨癥障礙的治療現狀和原因探索,以及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與會人員開啟了人類到科學的天窗。
段雅劍主任作了題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篩查”的報告。主要介紹了糖尿病并發癥視網膜病變及其治療方法,其治療方法中使用的材料硅油引起了與會代表的興趣,大家就硅油及其可能的替代材料進行了熱烈討論。
卞偉教授作了題為“納米光學探針和診療一體化平臺的構建及生物應用 ”的報告?;瘜W出身的卞偉教授真正將納米材料與生物醫學結合起來,用一個個典型的應用案例讓我們看到了納米光學探針在醫療領域發揮的獨特優勢以及納米復合物的開發對診療一體化平臺構建的重要作用。
賈中偉副主任醫師指出,未來的醫學科學將伴隨醫學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即“醫工結合”)而向前發展。他生動形象地分享了他在“脛骨橫向骨搬移微血管網重建技術”上的醫工結合之路,并展望了我國醫工結合未來的發展。他強調,未來醫學科學的發展需要加強信息溝通、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既要解決新的科學問題、發展新的理論,也要建立新技術、發明新產品。
王軍威、智杰穎分別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聚氨酯材料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以及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的應用現狀。其中,醫用聚氨酯敷料、人工心臟輔助用聚氨酯的臨床應用結果得到了醫學專家的肯定;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的獨特優勢、發展概況和代表性成果為生物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劉葉群向大家介紹了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李艷秋就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儀在小分子檢測中的研究進展進行了闡述。他們的報告為各位醫學專家打開了探尋了解表征技術的大門。
論壇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公共技術中心。


(葛琳 報道/高雪珂 攝影)